近幾年,越來越多的家長考慮送孩子到韓國國際學校就讀。但筆者發(fā)現(xiàn),不少家庭在擇校時容易陷入三個典型誤區(qū),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體驗。
誤區(qū)一,只看名氣不看課程
首爾某知名國際學校家長群曾吐槽,“學校IB成績確實亮眼,但初中部竟然沒有韓語選修課!”韓國國際學校的小學、初中、高中課程設置差異較大,比如濟州島某校小學部主打沉浸式英語,而高中部才開設AP課程。建議家長帶著孩子的成績單,直接對比各校的課程表。
誤區(qū)二,忽視隱形費用
以釜山某國際學校為例,每年除了18萬基礎學費,校車費、課外活動押金、教材版權費等額外支出高達5萬元。有位家長算過賬,“孩子參加機器人社團,光零件采購一年就花了2萬,這還沒算海外競賽的差旅費?!?
誤區(qū)三,盲目選擇全英授課
大邱某國際學校發(fā)生過典型案例,英語薄弱的學生轉入全英環(huán)境后,三個月都不敢開口說話。其實像仁川國際學校等機構,專門為轉學生開設了半年雙語過渡課程,這種人性化設計往往被家長忽略。
走訪過多所學校的金校長建議,“3月參加校園開放日最直觀,不僅要看實驗室設備,更要觀察學生食堂的排隊秩序,這能真實反映學校管理水平。”
韓國國際學校一年真實開銷明細
說到送孩子去韓國讀國際學校,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"貴"。但具體貴在哪兒?到底要準備多少錢?今天咱們就掰開了揉碎了,算算這筆賬。
一、明面上的大額支出
學費絕對是重頭戲。首爾圈的國際學校,像首爾國際學校、韓國肯特外籍人員學校這類,初中部一年學費基本在2000-3000萬韓元(約合人民幣10-15萬)。這里有個細節(jié)要注意,很多學校采用分級收費制度,比如小學低年級可能1800萬起步,到高中直接飆到3500萬。我強調一點,部分美式學校還要額外收取200-500萬韓元的建?;穑@個錢畢業(yè)時是不退的。
二、住著住著就超支的部分
住宿費比想象中復雜。校內宿舍每月80-150萬韓元不等,但名額緊張得跟春運火車票似的。校外租房才是大多數(shù)家庭的選擇,江南區(qū)單間公寓月租120萬起步,合租能壓到80萬左右。別忘了一次性繳納的保證金,通常是月租的10倍,這筆錢雖然能退,但前期壓力不小。有個家長跟我吐槽,光給孩子置辦床上用品和收納柜就花了60多萬,這些零碎開銷真的防不勝防。
三、吃飯這件大事
學校食堂每餐7000-12000韓元,按每月22天算,光午飯就要15-26萬。很多孩子下午加頓點心,自動販賣機的飲料再刷個幾千,一個月伙食費輕松突破50萬。周末改善伙食的話,普通餐廳人均2萬起,要是去網紅店吃頓烤肉,4-5萬就沒了。
四、容易被忽視的隱藏項
教材費,IB課程專用書單本就要8-15萬,有些冷門教材得國際訂購
校服,正裝+運動服+季候套裝整套置辦下來70萬打底
活動費,滑雪營、海外游學這些"選修"項目,每次都是百萬起跳
通勤費,校車年費約120萬,自己坐地鐵的話每月也要6-8萬
保險費,強制加入的意外險+醫(yī)療保險,年繳35-50萬
五、省錢的智慧
1. 教材買二手,畢業(yè)生交流群經常半價出書
2. 合租找校友,很多中國家長自發(fā)組織"拼房團"
3. 自己做飯,超市買食材比便利店便當省三分之一
4. 關注折扣季,每年3月和9月文具店有大促
5. 活用公共資源,市立圖書館、免費博物館資源
對了說句實在話,在計算預算時,建議在總費用基礎上再加15%的應急準備金。去年有家長遇上學費突然漲了8%,也有孩子臨時要參加模聯(lián)會議,這些突發(fā)狀況用錢的地方真不少。
暫無評論
發(fā)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