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到不少家長私信,都在糾結國際小學怎么選。作為有8年擇校指導經驗的老師,我用大白話給大家劃重點——選校不是看廣告多響亮,關鍵得看這5個硬指標。
第一看課程體系,IBPYP、英式KS1、美式Common Core各有門道。比如IB注重探究式學習,課堂經常做項目;英式課程規(guī)矩嚴,每周有固定拼寫測試。建議帶孩子試聽兩節(jié)課,看哪種風格更合適。
第二看師資穩(wěn)定性,外教流動率超過30%的學校要慎重。有個竅門,開學時記下老師名字,隔半年再去官網對比,很多學校教師名單半年能換一半。
第三看家校溝通渠道,靠譜的學校每月有親子活動日。上周幫家長考察某校,發(fā)現他們用企業(yè)微信同步孩子作業(yè)情況,連體育課跳繩成績都實時更新,這種細節(jié)才見真章。
第四看升學銜接,別光盯著小學六年。有些學校小學用加拿大課程,到初中突然轉新加坡體系,孩子銜接特別吃力。最好選K12一貫制學校,省去中間轉學麻煩。
第五看隱藏成本,除了學費還要算校車、夏令營這些。去年有家長選了某"平價"國際小學,結果發(fā)現樂器課、STEAM活動都要額外收費,一年下來多花7萬多。
學姐提醒大家,參觀學校一定要帶孩子去廁所看看。真正用心的學校,洗手臺高度、防滑墊這些細節(jié)都不會馬虎,這比華麗的招生手冊實在多了。
國際小學一年真實花費清單
1. 學費,大頭在這兒,城市不同差距大
國際小學學費基本是開銷的“重頭戲”。一線城市比如北京、上海,普通國際學校一年學費15萬-25萬,高端一點的能到30萬以上。二線城市像成都、杭州,價格稍微友好點,大概10萬-18萬。
不過學費不是一次性交清,很多學校分學期付,有的還收報名費、評估費,這兩項加起來小幾千塊,別漏算。
2. 校服和教材,看著不起眼,加起來肉疼
國際學校的校服可比公立學校講究,春夏秋冬各兩套,運動服正裝分開,有些還要求定制書包。朋友家娃在上海某校,校服費一次性交了6000多。
教材也分兩種,國內引進的國外課程用書,或者純進口原版書。一年下來教材費3000-8000不等,有些學校還會額外收電子資源費,比如在線學習平臺。
3. 課外活動,不報班?同學都去你咋辦
國際學校主打“全人教育”,課后興趣班、夏令營幾乎是標配。馬術、高爾夫、機器人編程這些聽起來高大上的項目,一學期收費5000-2萬。寒假夏令營更燒錢,海外研學兩周3萬起步,東南亞便宜點,歐美直接奔著5萬去。
朋友吐槽,“娃回來說同學都去瑞士滑雪,咱總不能說家里沒錢吧?”
4. 午餐和校車,小錢積少成多
大部分國際學校提供午餐,按月收費,每月800-1500左右,比外賣干凈,但孩子偶爾想吃點別的,還得額外給零花錢。
校車按距離算,一年5000-1萬。如果自己接送,油費、停車費加上時間成本,其實也差不多。
5. 隱性開銷,這些坑新手最容易踩
考試費,比如MAP測試、劍橋英語等,每次幾百到上千。
家長社交,國際學校家長圈活動多,生日會禮物人均300起,偶爾還要湊錢給老師買紀念品。
隱形補習,別以為國際學校作業(yè)少,英語跟不上的孩子,周末補課一小時500塊是常態(tài)。
雜費,比如學校維修基金、節(jié)日活動攤派費,一年小幾千不定。
6. 到底值不值?看家庭目標
有人說讀國際小學不如直接出國,但實際很多家庭選這條路,圖的是從小培養(yǎng)英語思維,還有避開中考分流。朋友的原話是,“國內卷不動,又不想讓孩子太小出國,只能咬牙扛著。”
不過提醒一句,除了錢,還得看孩子適不適應。全英文授課不是誰都跟得上,如果娃性格內向,可能壓力更大。
所以哈,選國際小學真不是光看學費的事,雜七雜八加起來,一年沒個30萬打底,心里都得慌。建議提前兩年做預算,留點彈性空間,畢竟孩子越長大會花得越多……
暫無評論
發(fā)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