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朋友圈看到家長都在問:"國際學校到底值不值得讀?""城市綠洲國際學校一年學費多少?"作為一個實地探訪過5所國際學校的二寶媽,今天就跟大伙嘮嘮這個被問爆的"城市綠洲國際學校"。
先說硬件配置,人家是真舍得砸錢。小學部每個教室都配了新風系統(tǒng)和空氣監(jiān)測儀,初中部有3D打印教室和機器人實驗室,高中部的化學實驗室比我們大學那會兒的還先進。不過最讓我意外的是食堂,每周菜單都是專業(yè)營養(yǎng)師配的,清真餐、低糖餐都有專門窗口。
課程體系這塊分得特別細:小學部用IB-PYP打基礎(chǔ),初中開始IB-MYP銜接,高中直接分IBDP和AP雙軌制。去年畢業(yè)生里有23%拿了IB雙語文憑,AP班的微積分平均分4.2(滿分5分),這個成績在本地國際學校圈里能排前五。
重點說說大家最關(guān)心的學費(敲黑板?。?。我特意對比了2023-2024年最新標準:
小學部:18.8萬/年(含教材費)
初中部:21.6萬/年(含實驗耗材)
高中部:24.8萬/年(含AP考試費)
注意!這些費用不含校車(8000/學期)和冬夏令營(2-5萬不等),建議預算時多留15%空間。
招生辦主任跟我透露,這兩年報名人數(shù)漲了40%,但錄取率反而從35%降到28%?,F(xiàn)在面試不光考孩子,還要看家長教育理念。有個朋友家娃面試時,老師直接問:"如果孩子想學考古專業(yè),你們支持嗎?"這問題看似簡單,實則考驗家長的教育格局。
住校生家長要注意,學校規(guī)定每周三固定為"無電子產(chǎn)品日",這個制度爭議挺大。支持派說能培養(yǎng)孩子社交能力,反對派擔心聯(lián)系不便。我個人覺得,既然選了國際教育,就該接受這種特色管理。
說一千,道一萬給個實在建議:別光看學校宣傳冊,一定要參加開放日。上次我去就看到有個家長帶著pH試紙檢測游泳池水質(zhì),雖然夸張了點,但這種認真勁兒值得學習。畢竟花幾十萬不是小數(shù)目,咱得對得起錢包不是?
城市綠洲國際學校招生要求詳解
一、招生對象:年齡和戶籍有講究
城市綠洲主要面向幼兒園到高中階段的學生,但不同學部的年齡限制略有差異。比如小學部要求入學當年8月31日前滿6周歲,初中部則需完成國內(nèi)小學六年級或國際學校同等學歷。戶籍方面,學校對本地和外地家庭都開放,但外籍或港澳臺身份的孩子在申請時可能更有優(yōu)勢,尤其高中階段。
二、申請材料:別小看這些“紙片子”
材料準備是第一步,也是容易踩坑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除了戶口本、疫苗接種記錄這些常規(guī)文件,有兩點要特別注意:一是英語能力證明,比如劍橋少兒英語或小托福成績,哪怕學校沒硬性要求,但實際錄取中占比很大;二是課外活動記錄,比如參與過國際競賽、公益項目或特長比賽,能體現(xiàn)孩子綜合能力的材料,建議整理成圖文并茂的PDF。
三、入學考試:筆試+面試,考啥?
筆試主要考英語和數(shù)學。英語難度高于普通公立學校,比如小學部可能涉及看圖寫話,初高中會有短文分析和觀點論述題。數(shù)學則偏向邏輯思維,題目中英文混合,平時刷題多的孩子未必占優(yōu),更看重靈活應用。
面試環(huán)節(jié)分學生和家長兩部分。孩子通常會被問到興趣愛好、未來規(guī)劃,甚至隨機情景問答(比如“如果你有100元會怎么花?”)。家長面試側(cè)重教育理念,比如“如何看待孩子使用電子設備?”“家庭如何配合學校教育?”回答時切忌空談理論,結(jié)合自家例子更討喜。
四、家長面談:細節(jié)決定成敗
很多家長以為面談只是走流程,其實這一關(guān)刷人不少。著裝建議休閑商務風,別太隨意也別太緊繃。提前了解學校的課程特色,比如他們引以為傲的森林教育項目或STEAM實驗室,聊天時自然帶出會加分。最重要的是,避免“甩鍋式”發(fā)言,比如“孩子就交給學校了”,學校更希望聽到家庭和校方的協(xié)作計劃。
五、錄取流程:時間線要掐準
每年3-5月是申請高峰,但建議提前半年關(guān)注開放日。學校通常分兩批錄取,第一批在12月,第二批次年4月。如果第一批沒趕上,別慌,部分學位會預留補錄名額。但熱門年級(如小學一年級、初一)競爭激烈,早準備早遞材料才是王道。
六、學費和其他隱性成本
學費按年級遞增,小學部每年約12萬-15萬,初高中15萬-20萬。校車、國際游學、特色課程(如馬術(shù)、編程)需要額外付費。建議家庭提前評估經(jīng)濟能力,部分學部提供獎學金,但名額有限,需單獨申請。
對了說句實在話:選學校就像找對象,沒有“最好”只有“最合適”。城市綠洲的優(yōu)勢在于雙語環(huán)境和個性化培養(yǎng),但課業(yè)壓力也不小。建議家長帶孩子參加開放日,親身感受校園氛圍,比光看招生簡章更靠譜。
暫無評論
發(fā)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