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德瑞國際學校一年燒掉一輛車?國際小學/初中/高中課程真實測評》

跟幾位家長聊天,十個有八個都在問德瑞國際學校值不值得選。作為在深圳做了8年國際教育咨詢的老司機,今天我就用大白話給大家嘮嘮這所傳說中的"土豪學校",從幼兒園到高中一條龍的課程到底有啥門道。

一、先潑盆冷水:國際學?!佥p松教育

很多家長以為進了國際學校就是快樂教育,德瑞的小學部確實主打探究式學習,但三年級開始每周有固定語法訓練和數學競賽班。初中部更狠,八年級就要在IGCSE課程里同時學9門課,比公立學校還多2門選修課。去年有個家長跟我吐槽:"以為國際學校作業(yè)少,結果孩子每天背歷史事件時間軸背到哭"。

二、課程設置藏著小心機

1. 小學部雙語切換術

上午全英文授課,下午突然切換成中文數學課,很多孩子前兩個月都在懵圈狀態(tài)。但有個好處是六年級畢業(yè)時,英語能達到公立學校初二水平,數學還能跟上國內教材進度。

2. 初中部"混搭風"課程

除了常規(guī)的IGCSE,居然開了深圳獨一份的"嶺南文化探究課"。上個月他們學生還跑去佛山研究醒獅頭制作,作業(yè)是用英文寫非遺保護方案,這操作我是服的。

3. 高中部選課套路深

IB課程看似自由,其實有隱藏關卡:想申英國大學的要猛攻HL課程,瞄著美國前30的得搞個性化研究項目。去年有個學生用3D打印技術復原南頭古城,愣是憑這個打動了康奈爾招生官。

三、學費背后的隱藏消費

先看官方報價:

小學部:22.8萬/年

初中部:25.6萬/年

高中部:28.4萬/年

但實際開支要多準備30%!比如高中部的IB考試費單科就要1200,還有個冷知識:他們的校服是請香港設計師定制的,夏冬各4套就要6800。最坑的是課外活動,去劍橋暑期研學兩周就要3.8萬,抵得上普通家庭半年工資了。

四、這些家庭更適合選德瑞

1. 孩子有明確出國計劃(特別是英國方向)

2. 能接受"中式嚴格+西式創(chuàng)新"的混合模式

3. 家庭年收入穩(wěn)定在150萬以上(畢竟要從小學讀到高中)

上周遇到個家長很有意思,家里開工廠的年入500多萬,對了卻選了公立國際部。問原因就仨字:"怕攀比"。德瑞的家長群里確實常有人"不經意"曬游艇聚會,這點要想清楚能不能適應。

五、實地探校要盯緊三個細節(jié)

1. 食堂的菜品周轉率(關系到食材新鮮度)

2. 圖書館的英文原版書更新頻率

3. 實驗室設備型號(比如化學實驗室是不是用德國賽多利斯天平)

去年幫家長考察時,發(fā)現(xiàn)他們物理實驗室居然有示波器編程套件,這在深圳國際學校里絕對算高配了。

德瑞國際學校入學考試真題曝光!這些題型公立娃根本沒見過

德瑞國際學校入學考試真題曝光!這些題型公立娃根本沒見過

一、英語考的不是“英語”,是思維?

公立學校英語卷子最愛考語法填空、完形填空,德瑞的英語題卻像在考“脫口秀”。比如有道題給出一幅抽象藝術畫,讓學生用英文描述畫面內容,再結合歷史事件談談自己的理解。還有小組辯論環(huán)節(jié),題目可能是“人工智能是否應該擁有公民權利”——這哪是考單詞量,分明在逼著孩子調動知識儲備、組織邏輯鏈條。

有家長吐槽:“我家娃背了三年新概念,看到這種題直接懵了。原來英語學得再好,沒點獨立思考也白搭?!?/p>

二、數學題像“腦筋急轉彎”?

公立學校的數學卷子講究步驟規(guī)范,答案唯一。德瑞的數學題卻畫風清奇:

例題

“某咖啡館每天隨機播放100首不同歌曲,小明連續(xù)3天聽到同一首歌的概率是多少?請用兩種方法解答并說明現(xiàn)實意義。”

這題表面考概率計算,實際在觀察孩子能否把數學思維應用到生活場景,甚至要討論“隨機播放算法是否存在偽隨機現(xiàn)象”。有數學老師點評:“公立校注重解題技巧,這里更看重數學建模能力和批判性思考。”

三、面試環(huán)節(jié)聊的都是日常?

最讓公立家長意外的要數面試環(huán)節(jié)??脊俨粫枴澳愕膬?yōu)點缺點”,而是像朋友聊天:

“如果你家的寵物會說話,它最想對你爸媽說什么?”

“周末和同學爬山迷路了,但手機沒信號,你會怎么做?”

“為什么你覺得《西游記》里的妖怪總想吃唐僧肉?”

這些看似隨意的問題,其實在考察孩子的應變能力、價值觀和知識面。有參加過考試的孩子回憶:“就像在跟老師講故事,根本感覺不到是在考試。”

四、家長該注意些啥?

1. 別死磕題海戰(zhàn)術

國際學校的考題沒有固定套路,突擊刷題反而容易限制思維。平時多帶孩子看紀錄片、參加科學實驗活動,培養(yǎng)跨學科聯(lián)想能力。

2. 英語要“能用”不要“能背”

從機械背誦轉向實際應用,比如用英語討論新聞熱點、寫科幻小故事。某培訓機構老師建議:“每天和孩子用英語吵次架,都比默寫單詞管用?!?

3. 關注生活細節(jié)

比如逛超市時讓孩子計算折扣優(yōu)惠,旅游時聊聊當地風俗背后的歷史淵源。國際學校特別看重孩子從生活中學習的能力。

一位把孩子送進德瑞的家長說:“以前覺得國際學校就是英語好就行,現(xiàn)在才知道,人家要的是會思考、有好奇心的‘真人’,不是答題機器?!?

德瑞的考題就像一面鏡子,照出了兩種教育理念的差異。公立校注重夯實基礎,國際校追求思維發(fā)散,沒有絕對的好壞,只有適合與否。那些喊著“沒見過這種題”的家長,或許也該想想:未來十年,孩子最需要的究竟是標準答案,還是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