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家長群里看到不少人在問,"浦東新區(qū)有哪些靠譜的國際初中?"作為在擇校路上摸爬滾打過兩年的家長,我整理了最新實地走訪的6所優(yōu)質學校,保證都是家長圈里口碑過硬的"實力派"。建議收藏備用!
1. 上海惠靈頓外籍人員子女學校(初中部)
特色,純英式教育,校園像座小城堡
學費參考,28.5萬/年
地址,浦東前灘
適合人群,打算走英聯(lián)邦留學路線的家庭
2. 上海民辦平和學校(初中部)
特色,雙語教學天花板,科創(chuàng)實驗室超酷
學費,9.8萬/學期
地址,碧云國際社區(qū)
亮點,畢業(yè)生70%進世界TOP50大學
3. 上海德威外籍人員子女學校(浦東)
特色,藝術教育強,每年都有學生作品進美術館
學費,26萬/年
隱藏福利,有馬術選修課
4. 上海耀中外籍人員子女學校
特色,混齡教學,中文課比同類國際學校扎實
學費,24.8萬/年
家長評價,"既保持國際視野又不丟母語"
5. 上海協(xié)和國際學校(Concordia)
特色,美式教育典范,圖書館藏書量浦東第一
學費,22萬/年
課外活動,有全上海獨一份的航天興趣班
6. 上海長寧國際外籍人員子女學校(浦東分校)
特色,小班化教學(每班≤18人),性價比之王
學費,16.8萬/年
交通tip,地鐵2號線直達校門口
實地探校劃重點,
建議工作日去,能看到真實課堂狀態(tài)
重點觀察,學生課間交流用什么語言?食堂飯菜種類?
必問問題,初中畢業(yè)升學方向?外教流動率?
說一千,道一萬說句大實話,選國際初中不比買菜,光看學費沒用。建議帶孩子參加校園開放日,觀察孩子在校園里的狀態(tài)最靠譜。就像去年鄰居家娃,在A校蔫頭耷腦,轉到B校后整個人都發(fā)光了,關鍵要找到適合孩子的"氣場"。
上海國際小學擇校門道,學費和課程哪個更重要?
先看學費,真的一分錢一分貨嗎?
上海的國際小學學費跨度挺大,從每年10萬到30萬不等。比如惠靈頓、德威這類老牌英式學校,學費普遍在25萬以上;而協(xié)和、星河灣這類雙語學校,學費可能在15-20萬之間。乍一看價格差得不少,但貴一定有貴的道理嗎?
高價學校的優(yōu)勢確實明顯,外教比例高、校園設施豪華(比如恒溫泳池、劇場)、課外活動豐富(馬術、編程等)。但家長得想清楚,這些附加服務是否真的用得上?比如孩子每周上一次馬術課,可能不如每天多一節(jié)外教口語課實在。
中檔價位的學校往往更“務實”。比如不少家長反饋,某些學費18萬左右的學校,課程抓得緊,老師對每個孩子的關注度反而更高。特別是如果孩子未來計劃走國內高考+出國雙路線,這類學校的靈活性反而更適合。
比價格更重要的,課程到底怎么選?
國際小學主流的課程分三大類,IB PYP、英式課程、美式課程。別被名字唬住,關鍵得看細節(jié),
1. IB課程,重探究式學習,比如讓孩子用3周時間研究“社區(qū)超市如何運作”。適合好奇心強、喜歡主動提問的孩子。但IB對家長要求高,得經常配合做項目。
2. 英式課程,數(shù)學教得深,一年級就開始學乘法表,作業(yè)本上密密麻麻的習題。適合能坐得住、喜歡按部就班學習的孩子。
3. 美式課程,課堂形式自由,可能一邊玩桌游一邊學分數(shù)。但對中文抓得弱,有些學校到三年級還在用拼音寫作文。
舉個例子,徐匯區(qū)某IB學校的學生家長說,“孩子現(xiàn)在出門看見路牌都要問英文單詞,但寫漢字老是丟筆畫”;而浦東一家英式學校的家長則吐槽,“數(shù)學作業(yè)比公立學校還難,但孩子學演講的機會太少了。”
普通家庭怎么選?看這3個真實需求
1. 算筆長遠賬,6年學費不是小數(shù)目
假設選25萬/年的學校,6年下來150萬,這還沒算夏令營、校車這些額外開支。不如做個對比,用省下的錢帶孩子暑假去國外插班、請一對一外教,可能性價比更高。
2. 看孩子性格
內向的孩子在美式課堂可能更放松,但自律性強的孩子在英式體系里更容易出成績。有個家長分享過,“我家娃在IB學校天天搞活動,結果基礎計算反而不如公立學校的表姐。”
3. 未來規(guī)劃要早想
如果鐵了心初中就出國,選和海外學制接軌的課程更重要。比如計劃去英國讀高中,選英式課程會更順。要是還沒想好,IB的全球認可度倒是更保險。
別被表面迷惑,實地考察看這些細節(jié)
教材對比,直接問老師要一節(jié)數(shù)學課的課本,看看是純英文還是雙語。
在校生狀態(tài),課間觀察孩子們是自發(fā)用英語交流,還是全程說中文。
家長群氛圍,如果群里天天討論假期去哪國旅游,可能暗示同學家庭經濟差距大。
去年有個家長分享,她本來看中某名校的攀巖墻和高爾夫球場,結果發(fā)現(xiàn)孩子每天實際只用操場跑圈,那些高端設施基本成了擺設。
特殊情況的靈活處理
預算有限但看重外語,優(yōu)先選外教主課多的學校,哪怕校園舊點。
中文不能放,挑每天有2節(jié)以上語文課的,最好用公立學校教材。
二寶家庭,選有校車的學校,比多一間實驗室實在得多。
靜安區(qū)有位爸爸的做法很聰明,他選了家門口18萬一年的學校,把省下的錢請了位哥倫比亞外教每周陪孩子踢足球練口語。兩年下來,孩子英語比名校同齡人還流利。
說到底,選國際小學就像買鞋子,合腳比牌子重要。貴的學校未必適合每個孩子,關鍵是把錢花在孩子真正需要的地方。比如浦東某民辦學校的李老師說,“我們這屆進步最快的學生,反而來自一個特別舍得陪孩子讀書的普通家庭——他們學費省下的錢,全變成了和孩子每晚共讀的時間。”
暫無評論
發(fā)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