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到升學季,總有不少家長在后臺私信問我,"讀國際高中到底要準備多少錢?"今天就以“懂行的人”的身份,給大家算筆明白賬。去年陪表弟擇校時,我們走訪了北上廣深6所國際高中,這份接地氣的費用清單可要收好了。
先說大頭支出——學費。普通雙語學校每年12-18萬是常態(tài),像深國交這類頭部學校直接飆到26.8萬/年。注意這還不包括教材費,IB課程的原版教材每年至少再掏3000塊。
住宿伙食才是隱形燒錢項!四人間普遍收費1.2-1.8萬/年,要是想住單人間,準備好3萬起步。食堂餐標每天50-80元不等,碰上正在長身體的半大小子,每月伙食費2000都打不住。
容易被忽略的還有這些開銷,冬夏令營2-4萬/次,競賽報名費單次800-3000元,AP/ALevel考試每科1200-2000元,加上定制校服、課外活動這些雜七雜八,輕輕松松又是3-5萬。
給家長們的實用建議,提前3年開教育專戶,關注學校的獎學金政策(很多學校對中考高分學生有學費減免),重點對比包含在學費里的增值服務。有個朋友家孩子去年入讀某校國際部,就是抓住了"前20名免住宿費"的政策,三年省下小五萬。
國際高中入學面試要注意哪些細節(jié)?
一、先給面試官留個好印象
1. 穿著別太隨意
別覺得國際學校崇尚自由,就能穿大褲衩人字拖去面試。男生選POLO衫配休閑褲,女生穿素色連衣裙或襯衫+半裙最穩(wěn)妥。衣服別帶夸張logo,整體干凈清爽最重要。
2. 提前15分鐘到場
遲到是大忌!建議提前踩點熟悉路線,面試當天預留堵車時間。到得太早也別在走廊晃悠,可以在附近咖啡館調(diào)整狀態(tài)。
二、說話有門道
1. 英文回答別硬凹詞匯
遇到英文提問時,用自己真正掌握的單詞流暢表達,比絞盡腦汁堆砌高級詞匯更加分。比如描述興趣特長,我就直接說"I've played badminton for 3 years"比背復雜句型更自然。
2. 講故事比列成績有用
面試官早就看膩了各種獎項清單。試著把經(jīng)歷變成小故事,"去年參加機器人比賽時,我們小組凌晨三點還在調(diào)試程序,說一千,道一萬發(fā)現(xiàn)是傳感器接觸不良..."這種細節(jié)更能讓人記住你。
三、提前做足功課
1. 摸清學校特色
至少記住學校的3個辦學特點。比如某校注重生態(tài)教育,就可以說,"我看過貴校學生設計的雨水回收系統(tǒng),這對我的環(huán)保課題很有啟發(fā)..."讓面試官覺得你是真心想來。
2. 準備靈魂三問
90%的面試官會問這些問題,
為什么選擇我們學校?(別只說"學校好",要結合自身規(guī)劃)
未來想學什么專業(yè)?(哪怕還沒確定,也要展示思考過程)
課余時間喜歡做什么?(重點說堅持2年以上的活動)
四、細節(jié)見真章
1. 手機靜音是基本
曾有學生面試時手機突然響抖音神曲,場面直接垮掉。進門前務必確認電子設備靜音,智能手表也別忘記。
2. 離場時整理桌椅
結束前把用過的紙杯帶走,椅子推回原位。這些細節(jié)能體現(xiàn)家庭教育,有學校專門觀察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
五、家長要注意
1. 別搶孩子的話
當被問到家庭教育觀時,家長要把握分寸。有位爸爸全程滔滔不絕講育兒經(jīng),孩子插不上話,結果校方認為孩子缺乏自主性。
2. 真實比完美重要
有位媽媽硬把女兒每周玩手機說成"利用碎片時間學編程",結果面試官讓女兒現(xiàn)場演示代碼,場面一度尷尬。不會的技能千萬別硬夸。
學姐提醒,遇到壓力測試別慌張。比如面試官突然說,"今天表現(xiàn)一般,可能不會錄取你。"這時候穩(wěn)住情緒,禮貌回應,"如果能有機會入學,我會用行動證明自己。"往往這是學校在考察抗壓能力。準備面試時,可以找老師模擬3-5次不同場景的對話,把常見問題練到條件反射般的自然回應。
暫無評論
發(fā)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