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到好多家長私信問"上海耀中國際學校到底值不值得選",作為實地探訪過5次的老訪客,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說說這個老牌國際學校的真實情況。先放結論:適合預算充足且認同英式教育理念的家庭,尤其看重全人培養(yǎng)和藝術特色的值得重點考慮。
第一看學費——這所學校分得特別細。幼兒園階段18-22萬/年,小學部直升的話每年24萬左右,到了初中直接跳到28萬/年。國際高中階段更貴,A-Level課程32萬起步,IB課程要到34萬。這個價格在上海國際學校梯隊里屬于中等偏上,不過含金量確實在線:所有外教都是持證上崗,連體育老師都是英國專業(yè)教練出身。
課程設置絕對算特色亮點。小學部采用中英雙班主任制,每天下午3點后是特色課時間,馬術、戲劇、編程三選一。初中開始引入IGCSE銜接課程,最讓我驚喜的是他們的藝術工作室,配有專業(yè)版畫機和陶藝窯,完全按大學工作室標準打造。高中階段可選A-Level或IB,特別要說他們的EPQ研究項目,去年有學生靠這個拿到了帝國理工的面試直通車。
師資穩(wěn)定性在上海國際圈是出了名的。外教平均在校任教8年以上,中文老師全部有海外留學背景。去年帶訪校時遇到個物理老師,居然把特斯拉線圈搬進課堂現場演示,孩子們眼睛都直了。升學指導團隊更厲害,光是牛劍面試模擬就有20多套真題庫,去年畢業(yè)生65%進了QS前50大學,藝術方向有2個拿到羅德島設計學院的offer。
說到硬傷也不是沒有。首先是入學門檻逐年提高,現在幼升小都要英語基礎測試,初中部開始要求提交個人作品集。另外校園面積確實不如那些新建的國際學校,不過勝在位置核心,浦東金橋校區(qū)出門就是地鐵6號線。還有家長吐槽課外活動收費項目多,像海外研學基本都是5萬起步。
建議家長重點關注三點:孩子的英語適應能力(全英文授課占比70%)、家庭對藝術教育的重視程度、以及未來留學方向(英聯(lián)邦國家優(yōu)勢更明顯)。如果考慮美本方向,可能更適合純美式課程體系的學校。
上海國際學校外籍學生比例排行榜
說到上海的國際學校,家長圈里討論最多的除了課程和師資,就是“國際化氛圍”了。而衡量國際化程度最直接的指標之一,就是學校的外籍學生比例。今天咱們就聊聊上海哪些國際學校外籍學生扎堆,數據背后又能給家長哪些實用參考。
2023最新榜單:外籍學生占比TOP5學校
根據最新統(tǒng)計,以下五所上海國際學校的外籍學生比例常年穩(wěn)定在較高水平(數據來源:學校官網及公開招生信息):
1. 上海美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(SAS):外籍占比約85%,主打美式課程,浦東、浦西兩大校區(qū),學生以北美、歐洲家庭為主。
2. 上海德威外籍人員子女學校(浦東校區(qū)):外籍占比超80%,英式教育體系,英國、新加坡籍學生較多,課外活動尤其豐富。
3. 上?;蒽`頓外籍人員子女學校:外籍學生比例75%以上,以英聯(lián)邦國家家庭為主,低齡段入學競爭激烈。
4. 上海法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:歐洲學生占比超70%,法語授課為主,適合計劃未來赴歐留學的家庭。
5. 上海新加坡外籍人員子女學校:外籍占比約65%,雙語教學特色明顯,東南亞籍學生比例較高。
為什么外籍家庭偏愛這些學校?
外籍學生比例高的學校,往往有三大共性:
課程體系接軌海外:比如SAS的AP課程、德威的IGCSE+A-Level,直接對應歐美升學路徑,外籍家長更熟悉。
社區(qū)文化包容性強:從節(jié)日活動到食堂菜單,細節(jié)上照顧不同文化背景學生的習慣。
語言環(huán)境更“原生態(tài)”:外籍教師比例通常超過60%,學生日常交流以英語為主,適合需要快速適應海外生活的孩子。
不過要注意的是,外籍比例高≠適合所有中國家庭。比如部分學校對中國籍學生入學身份有限制(需外籍或港澳臺身份),且學費普遍在25萬-35萬/年,預算有限的家長得提前規(guī)劃。
家長怎么選?看比例更要看細節(jié)
如果希望孩子接觸多元文化,外籍學生比例超過40%的學校值得優(yōu)先考慮。但除了看數字,建議實地考察以下幾點:
班級人數和師生比:小班制(20人以內)更能保證每個學生被關注,尤其是語言過渡期。
課后社團類型:比如是否有模擬聯(lián)合國、國際競賽小組等活動,這些能反映學校的全球化資源。
家長社群構成:參加開放日時,可以觀察其他家長的背景,是否與自家教育理念匹配。
未來趨勢:國際化≠“全盤西化”
近幾年,不少高外籍比例的學校開始增設中國文化課程。比如德威開設書法選修課,惠靈頓舉辦中秋游園會。這種“中西融合”的模式,既能保留國際視野,又讓孩子扎根本土文化,或許會成為新的競爭力。
外籍學生比例只是選校的一個維度。家長還得結合孩子性格、未來留學方向,甚至交通便利度來綜合考量。畢竟,適合的才是最好的。
暫無評論
發(fā)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