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到不少家長咨詢國際初中擇校的問題,我發(fā)現(xiàn)很多人在做決定時容易陷入誤區(qū)。今天就用大白話給大家說說,選國際初中到底該注意哪些實實在在的問題。

首先得看明白學校的課程體系?,F(xiàn)在主流的有IB、AP、A-level三種,我家鄰居去年給孩子選了AP體系的學校,結果發(fā)現(xiàn)孩子更適合IB的探究式教學,轉學折騰了大半年。建議家長帶著孩子去試聽三種不同類型的體驗課,讓孩子自己感受哪種上課方式更舒服。

第二要看費用明細。北京某國際初中去年突然漲了3萬伙食費,很多家長措手不及。除了學費,還要問清楚校車費、活動費、教材費這些隱形開支。有個小竅門,找在校家長拉家常,他們說的花費情況最真實。

師資穩(wěn)定性更重要。上海有家國際初中去年換了三批外教,直接影響教學質量。建議實地考察時重點看外教合同年限,最好選與學校合作5年以上的教師團隊。有個家長跟我說,他們現(xiàn)在選老師先看辦公室里的個人物品多不多,東西多的老師通常待得久。

說一千,道一萬說個很多人忽略的點——升學出口。別光看學校宣傳的海外名校錄取,要具體問每年畢業(yè)生去向。比如廣州某校宣傳"90%進入前50大學",結果多數(shù)是合作院校的保底offer。建議直接要三年的完整升學名單,重點看中等成績學生的去向。

國際初中和普通初中到底有什么區(qū)別?

國際初中和普通初中到底有什么區(qū)別?

一、課本上的內(nèi)容完全兩碼事

普通初中用的教材都是教育部統(tǒng)一規(guī)定的,語文、數(shù)學、英語這些主科占大頭,知識點緊扣中考大綱。比如數(shù)學課重點練計算速度和解題套路,考試前老師還會帶著刷歷年真題。國際初中就不同了,像IB、AP這類課程體系,物理課可能直接讓學生設計橋梁模型,歷史課會對比各國工業(yè)革命的影響。作業(yè)不是做卷子,而是搞調研寫報告,考試也少有標準答案。

二、上課方式更“野”

普通初中老師上課基本按課本走,學生跟著記筆記、背公式。教室里最常見的就是老師講學生聽,偶爾提問也是點名回答。國際初中課堂像茶話會,學生圍成圈討論問題,外教動不動就讓學生分組搞辯論。上生物課不在教室待著,直接去濕地公園測水質;學莎士比亞戲劇,真能穿著戲服上臺演。說白了,這里更看重學生敢不敢開口說,會不會自己找辦法解決問題。

三、英語不是科目是工具

普通初中每周四五節(jié)英語課,重點背單詞、學語法,考試能拿高分就行。國際初中完全另一回事,除了語文課,其他科目全英文授課。物理老師用英語講牛頓定律,地理作業(yè)得用英語寫南非礦產(chǎn)報告。學生午飯時間聊天都中英文混著說,圖書館里哈利波特原版書被翻得卷邊。這么練出來的孩子,上大學看英文文獻根本不怵。

四、升學路子岔著走

普通初中三年圍著中考轉,初二開始周末補課,初三天天考試排名。家長盯著重點高中錄取線,學生書包里塞滿《五年中考三年模擬》。國際初中學生初二就開始準備SSAT考試,初三忙著做公益活動攢申請履歷。他們的目標不是本地重點高中,而是直接申請海外名校預備班,或者直升國際高中。有個家長開玩笑說,“我家娃初三寒假在青海做環(huán)保調研時,隔壁老王家孩子正在題海里狗刨呢?!?/p>

五、花錢差距不是一般大

普通初中一學期學費幾千塊,加上伙食費、校服費,一年兩萬頂天了。國際初中光學費就得十幾萬,還要算上夏令營、國際考試報名費、課外活動支出。去年有個家長算過賬,孩子參加模聯(lián)會議去紐約一周,機票住宿就花了三萬多;機器人社團買零件器材,又砸進去兩萬。這還沒算假期去非洲做志愿者的開銷呢。

六、校園生活畫風迥異

普通初中課間操永遠是最炫民族風,運動會項目少不了跳繩和仰臥起坐。國際初中課間走廊里飄著鋼琴聲,體育館里學生在練擊劍、玩攀巖。放學后更熱鬧,模聯(lián)社團吵著敘利亞難民問題,戲劇社在排百老匯音樂劇,廚藝教室里飄出烤餅干的香味。有個轉學生吐槽,“我以前初中晚自習在做卷子,這兒晚自習在拍微電影!”

七、學生壓力不在一個維度

普通初中生怕漏掉哪個知識點,月考、期中考、期末考輪著來,光榮榜上分數(shù)咬得死緊。實驗班學生晚上做題到十二點是常態(tài),近視度數(shù)每年漲100度。國際初中不搞分數(shù)排名,但各種實踐項目 deadlines 追著跑,小組作業(yè)遇上豬隊友比考試還頭疼。有個學生說,“通宵趕過科學展海報的人都知道,這可比刷題痛苦多了——你總不能交張白板上去吧?”

說到底,選哪種初中得看家里實際情況和孩子特點。要是打定主意將來出國,國際初中確實能提前適應;要是走傳統(tǒng)升學路線,普通初中抓成績更穩(wěn)當。關鍵別盲目跟風,適合的才是最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