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同學在后臺問,"人大2025年的推免政策有變化嗎?哪些專業(yè)競爭???"今天咱們就嘮點實在的。根據我拿到的內部消息,人大今年推免新增了三個交叉學科,數字人文、智能社會治理、鄉(xiāng)村振興經濟,這三個專業(yè)首次招生,預計競爭壓力會小很多。

材料準備要注意三點變化,一是社會實踐證明要求加蓋省級以上公章,去年市級還能用;二是推薦信必須用人大官網模板,自己設計的格式會被退回;三是論文加分只看獨立作者,去年第二作者還能加0.5分。舉個真實案例,去年經管院有個同學因為推薦信用錯模板,硬是耽誤了半個月。

重點說說保研面試的新動向。馬院今年增加"時政案例分析"環(huán)節(jié),現場抽題準備15分鐘。有個小竅門,把二十大報告里關于文化建設的內容吃透,去年7個案例有5個都涉及這個領域。法學院現在要求提交3分鐘模擬法庭視頻,建議選民事糾紛類案例,去年行政法方向的通過率只有34%。

我強調一點跨專業(yè)保研的同學,文學院今年明確要求提供5萬字以上的原創(chuàng)作品集,可以是小說、評論或調研報告。認識個哲學系轉創(chuàng)意寫作的同學,他整理了8萬字的讀書筆記+3篇短篇小說,說一千,道一萬面試拿了小組第一。

時間節(jié)點要記準,網上申報9月5日零點開放,千萬別等到對了一天,去年系統(tǒng)崩潰導致200多人錯過報名。建議8月25日前準備好所有掃描件,包括四六級成績單原件拍照——注意要露出完整邊框。

對了說個重要消息,蘇州校區(qū)新增金融科技方向推免生10個名額,培養(yǎng)方案和北京本部完全一致,但報考人數預計不到本部的三分之一。適合想去長三角發(fā)展的同學重點關注,宿舍都是雙人間帶獨立衛(wèi)浴哦!

保研材料準備最容易踩的五個坑

保研材料準備最容易踩的五個坑

一、材料清單沒理清,臨時“抓瞎”

有些同學總以為保研材料就是成績單、推薦信那幾樣,結果等到系統(tǒng)快關閉了,才發(fā)現漏了“社會實踐證明”或者“競賽獲獎原件”。比如去年有個學長,專業(yè)排名第一,卻因為少交了一份實驗室項目參與證明,直接被目標院校拒了。

建議,提前到目標院校官網扒拉往年的材料要求,用Excel列個清單,分門別類標注好“電子版”“紙質版”“蓋章要求”。每準備完一項就打鉤,避免遺漏。

二、推薦信“隨便找人寫”

千萬別覺得隨便找個老師簽個字就完事了!比如某同學找了位職稱高的教授,但教授對他根本不熟悉,推薦信里只能寫“該生上課認真”,這種空洞的內容反而拉低印象分。

建議,優(yōu)先選和你做過項目、帶過競賽或論文指導的老師。提前和老師溝通你的申請方向,甚至提供一份個人經歷的要點清單,讓推薦信更有細節(jié)。比如,“XX同學在課題組負責數據建模部分,獨立解決了某技術難點……”

三、個人陳述寫成“流水賬”

“我大一干了……大二參加了……”這種按時間線堆砌的經歷,導師看了只會打哈欠。比如有個同學在個人陳述里寫“擔任學生會部長”,卻沒說具體策劃過什么活動、解決了什么問題。

建議,用“故事+數據”突出你的不可替代性。比如,“帶隊完成省級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項目(全省僅10組獲批),通過調研100+用戶,設計出某小程序,落地3個月獲5000+用戶?!?

四、證明材料“敷衍了事”

掃描證書時邊角沒拍全、復印件模糊得像“馬賽克”,甚至獎狀日期和蓋章對不上……這些小問題會讓審核老師懷疑材料的真實性。

建議,所有材料掃描時用專業(yè)軟件(比如掃描全能王),確保清晰、邊緣整齊。紙質版用文件夾分裝,貼上便簽條注明內容。尤其是獎狀、論文這類核心材料,建議提前找教務處蓋章認證。

五、忽視“隱藏加分項”

比如某985院校明確要求“有學術會議經歷優(yōu)先”,但同學A明明參加過線上會議卻沒寫進材料;或者同學B發(fā)過普刊論文,但忘記附上論文摘要和期刊封面。

建議,仔細研究目標院校的“偏好”。比如理工科重視實驗室經歷,就重點描述儀器操作技能;申請學碩的,突出論文寫作和學術調研能力。哪怕你覺得“這個經歷好像不太相關”,只要能和專業(yè)沾邊,就大膽展示出來!

學姐提醒一句,材料提交前,至少找兩位靠譜的人幫你核對——比如輔導員檢查流程,學長學姐把關內容細節(jié)。千萬別因為粗心,讓一年的努力打了水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