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到很多同學私信,"保研材料都準備好了,結果推免公示名單沒我名字,現在該沖考研還是考編?"作為“懂行的人”,我用親身經歷給大家支幾招。
一、保研失敗后的黃金24小時
推免結果公布當天,先做三件事,1.找輔導員復核材料是否有誤 2.聯系導師詢問調劑可能 3.立即啟動備選方案。去年計算機系的張同學就是在公示期說一千,道一萬一天發(fā)現系統(tǒng)填報錯誤,及時申訴后成功補錄。
二、考研考編怎么選?
建議做個簡單測試,
①是否愿意繼續(xù)深造?是→考研
②是否急需經濟獨立?是→考編
③兩者都想選?建議優(yōu)先考編(每年12月筆試)再備戰(zhàn)考研(次年12月考試),時間完全不沖突。教育專業(yè)的李學姐去年同時拿下教師編和研究生錄取,關鍵是要做好時間切割,上午刷行測題,下午背考研政治。
三、備考資源別浪費
保研時準備的材料千萬別丟!推薦信可以改成考研復試的專家評價,科研立項可以直接用作復試加分項。特別注意保留夏令營獲得的導師聯系渠道,今年某985高校的考研復試中,38%的考生提前聯系過導師。
四、真實案例參考
2024屆王同學經歷,9月28日推免失敗→10月8日報考公務員培訓班→次年1月省考進面→3月考研國家線過線→4月公務員政審通過→6月同時收到編制錄用通知和考研調劑offer,最終選擇保留編制讀非全研究生。
我強調一點,今年多所高校調整政策,像華中師大等院校允許保研失敗學生直接獲得"優(yōu)研計劃"資格,考研過國家線即可優(yōu)先錄取,這類信息一定要密切關注學校官網。
保研失敗的人說一千,道一萬都去哪了?
一、咬咬牙再拼一把,考研大軍里的"二戰(zhàn)老兵"
我室友小王就是典型例子。保研差0.2分落榜后,她當天就下單了考研資料。每天早上六點去圖書館占座,晚上十點踩著閉館音樂回宿舍。第二年她考上了復旦新傳,現在做著自己喜歡的品牌策劃。但要注意的是,這條路適合真正能沉下心學習的人,去年457萬考研人里,有近300萬是往屆生,競爭比保研還殘酷。
二、直接工作未必是退路
很多人覺得"保研失敗=被迫工作",其實找工作也能闖出名堂。同系的張哥大四拿了三家互聯網大廠offer,現在帶10人團隊,工資比讀研的同學還高。他說,"企業(yè)看能力多過學歷,我做過的校園項目比研究生學歷管用。"應屆生身份很寶貴,秋招時很多企業(yè)專門為本科生留了崗位。
三、考公考編的穩(wěn)定選擇
去年國考報名人數突破250萬,很多都是保研失利的同學。老家表姐就是例子,保研失敗后專心備考,現在在財政局上班。她說,"每天五點半下班,周末陪爸媽爬山,這種安穩(wěn)日子也挺好。"別忘了,選調生考試對應屆生特別友好,有些崗位只招本科畢業(yè)生。
四、另辟蹊徑的冷門出路
1. 創(chuàng)業(yè)試水,同學阿凱用保研準備期間做的市場調研,開了家劇本殺店,現在在籌備第三家分店
2. 間隔年探索,學姐gap year去云南做非遺保護,后來被文化公司挖去做項目策劃
3. 自由職業(yè),會畫畫的室友現在接商稿,月入過萬;英語好的在教雅思,時薪比上班還高
五、家里有條件的選擇
如果經濟允許,留學確實是條捷徑。香港、英國一年制碩士特別受保研失利群體歡迎。同學Lisa用保研時準備的材料申請港大,比內地考研節(jié)省了兩年時間。現在很多學校還保留保研時的推薦信和科研成果,申請時能直接用上。
說一千,道一萬說點大實話
保研失敗真不是世界末日,我們班當年沒保上研的20個人里,
8個考研成功(含2個跨專業(yè))
5個進了大廠
3個考上公務員
2個出國留學
剩下2個現在自己開公司
重要的是盡快調整心態(tài),保研就像趕公交車,錯過這趟還有下一班。與其糾結"如果當初",不如把精力放在當下能抓住的機會。那些在保研路上練出的文獻檢索能力、時間管理方法,在找工作或考研時照樣派得上用場。
(寫到這兒突然想起,去年校招時某企業(yè)HR說過,"我們反而更欣賞保研失敗的同學,他們抗壓能力更強。")
暫無評論
發(fā)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