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哈工大材料非全保研到底怎么操作?"作為去年剛走完流程的“老江湖”,今天就把我的經(jīng)驗掰開揉碎說給大家聽。首先明確,哈工大材料學院確實開放非全日制保研名額,但和全日制比有三大不同,一是需要單位同意報考證明,二是課程安排在周末,三是實驗室考勤要求更靈活。

報名材料要準備六樣東西,本科成績單(前三年均分85+穩(wěn)妥)、科研成果證明(專利比論文管用)、導師推薦信(建議找材料加工方向的教授)、英語六級證書(425分是硬門檻)、個人研究計劃(重點寫金屬基復合材料方向)、單位同意書(需蓋公章)。特別注意,往屆生要補交學位認證報告,應屆生記得提前開在讀證明。

關于導師選擇,建議重點關注焊接樓和特種加工實驗室的老師。我室友去年跟的是黃老師團隊,他們組做航天材料應用,每月有2000元科研補助。如果工作黨想兼顧學業(yè),推薦王教授課題組——他們的實驗數(shù)據(jù)可以在企業(yè)現(xiàn)場采集,每周只需來校兩次。

常見問題集中在這幾個方面,學費每年1.8萬,住宿需要自己解決;必修課必須到??荚嚕婚_題報告和企業(yè)項目可以掛鉤。有個坑要提醒,千萬別選需要大型設備操作的課題,比如透射電鏡這類精密儀器,非全學生預約使用特別麻煩。

對了說句大實話,要是單位能提供實驗場地支持,或者本身在航天相關企業(yè)工作,這個保研選擇確實香。但如果是完全跨行業(yè)的在職人員,可能要慎重考慮時間成本。

哈工大材料實驗室哪個導師項目多?

哈工大材料實驗室哪個導師項目多?

說到哈工大材料實驗室,很多學生最關心的就是“跟哪個導師能多接觸科研項目”。畢竟項目多的導師不僅資源豐富,對個人鍛煉機會也多。今天咱不整虛的,直接嘮點大家關心的干貨。

首先得明白,材料實驗室分好幾個大方向,比如金屬材料、復合材料、納米材料這些。不同方向的導師項目數(shù)量差異挺大。舉個例子,搞航天復合材料的張XX教授,手里項目基本都是和企業(yè)、研究所聯(lián)合攻關的橫向課題。去年他們團隊光和企業(yè)簽的合同就有5個,學生跟著出差做測試是常事。另一個方向,像研究納米儲能的李XX老師,這兩年拿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頻率很高,光實驗室里的大型設備就更新了兩批。

不過項目多不多,也得看導師的團隊規(guī)模。有的老師帶的學生多,分到每個人頭上的任務反而可能變少。比如王XX教授團隊有二十來個碩博生,雖然每年申報的項目總數(shù)排前幾,但學生實際能深度參與的可能就一兩個。反觀剛評上博導的趙XX老師,團隊現(xiàn)在只有五六個學生,但每個學生都分到項目里的核心模塊,甚至有人研二就發(fā)了頂刊論文。

還有個小竅門——看實驗室門口的公示欄。項目多的導師團隊,通常設備使用登記表排得密密麻麻,周末晚上實驗室也經(jīng)常亮著燈。比如材料加工方向的孫XX教授組,學生經(jīng)常調侃他們“不是在寫項目書,就是在做結題匯報”。這種高強度的節(jié)奏雖然累,但確實能快速積累經(jīng)驗。

當然,選導師不能只看項目數(shù)量。有的老師雖然手里項目不多,但方向特別前沿,比如做智能材料的周XX副教授,這兩年帶著學生搞3D打印柔性器件,雖然橫向課題少,但發(fā)的論文質量都很頂。說白了,得看自己更想要工業(yè)界資源還是學術成果。

學姐提醒一句,別光聽別人說,最好直接找實驗室的師兄師姐打聽。每個導師的風格差別很大,有的項目多但要求嚴格,有的項目少但給學生自由空間。比如同是搞金屬材料的陳XX老師和劉XX老師,一個喜歡讓學生獨立負責子課題,另一個更傾向團隊協(xié)作分工。適合自己的節(jié)奏才是最好的。